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理论 > 正文

​我区强力打造渝南新城人才高地 鸾翔凤集 筑梦巴南

发布日期:2021-10-18 10:21

DSC_3986.jpg

重庆英才大会首届生物医药高峰湖人才论坛 资料图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巴南,一座蓄势并发的“南重庆”。在这片182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处处折射出“优厚条件招才、齐心协力育才、不拘一格降才”的爱才惜才敬才情怀,谱写着优秀人才向往、集聚、创业、腾飞的时代篇章。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计划,构建起工作机制、人才政策、引育活动、发展平台、服务保障五大体系化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彰显人才工作新风新作为。

强化政策供给

营造“生机盎然”的制度环境

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

2017年,随着《巴南区“菁英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办法》的出台,吸引了众多人才留在巴南、扎根巴南。

这是我区创新出台的人才政策,每年设立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入选人才和用才单位进行奖励,拿出“真金白银”兑现人才奖励,促进人才集聚创新。

针对“菁英计划”甲类人才,我区给予3万—100万元的奖励;对乙类人才,参照其年薪的20%、15%和10%分3个档次给予奖励,最高为80万元。同时,“菁英计划”人才享受2万—3万元的住房补贴,新入选“菁英计划”乙类人才的用人单位还可享受2万—5万元的一次性引才补助,大大促进了人才科研成果转化,调动人才的创业激情和创造潜能。目前,我区已评选区级“菁英计划”人才132名、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82名及后备人选40名。

事实上,“菁英计划”只是我区不断完善人才政策机制的缩影。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将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区委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小组组长,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深化领导小组抓战略统筹、各成员单位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细化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人才工作提档升级。同时,我区完善科研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双创孵化器、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集聚平台奖励资助办法,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生物医药、物流商贸、职业教育、经济园区、卫生健康和教育6个专项人才资金,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用才的工作积极性。目前,累计向159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奖励资金2670万元,向用人单位发放人才引育资金830万元。

强化平台供给

营造“有位有为”的工作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我区积极搭建多维平台,既借助全球高端人才助力巴南发展,又让集聚巴南的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形成强大人才磁场。

“重庆国际生物城,值得期待!”在今年9月19日举行的首届长江国际免疫治疗峰会上,陈志南、金宁一、田志刚、谭蔚泓、卞修武、董晨6名院士围绕免疫治疗主题,共同研讨新理论、新技术、新发展趋势,并对重庆国际生物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巴南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创新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其实,像这样的人才论坛,我区举办过很多次。

近年来,我区先后举办第三届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中德工业互联网国际研讨会、生物医药院士论坛等盛会,以及重庆英才大会·首届生物医药高峰湖人才论坛,为人才发展搭建平台。同时,搭建“靶向引才”平台,借助第三方人力资源力量,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华中建立4个引才工作站,定期在国内外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定向定点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搭建“人才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一圈、一城、一谷、一园、一站、一中心等“六个一”平台建设。目前,我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博士后工作站8个,市级农业专家大院、星创天地4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1个。

此外,我区积极搭建“协同发展”平台,与成都市温江区委组织部签订《人才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加快区域平台共建;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获批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开展战略合作。

强化服务供给

营造“温馨暖心”的人文环境

不远万里从美国到重庆,再到巴南的冯明明,如今已在巴南奋斗4年。

作为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资材采购部部长,冯明明常说:巴南是一座拥抱人才的城市,其对企业的关心、对员工的关爱这样的“感情留人”很真挚,让他选择坚定不移地扎根下来。

“感谢巴南对我的培养,这是我成长的秘诀和动力!”从一名普通小学英语教师成长为巴南区鱼洞第二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玉霞深切感受到了组织对自己的关怀与培养。一路走来,刘玉霞在组织的带领下,先后领办多所鱼洞二小分校,助其成为巴南最大的优质教育集团化学校,并使集团各校区逐步成为新一代巴南名校。

一个又一个高素质人才“死心塌地”留在巴南,彰显出我区服务人才、培养人才的决心。

如今,在巴南,人才服务不仅体现在绩效的展现、耕耘的收获,更融化在春风化雨的精神尊重与爱才敬才的氛围孕育中。

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组织210名专家人才赴海南、西安、延安等地举办爱国奋斗专题研修班,举办“菁英人才大讲坛”,开展青年人才、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评选一批巴南区“最美科技工作者”,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同时充分发挥住房保障在吸引聚集人才方面的作用,积极促进人才公寓建设,在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公路物流基地、重庆职教城等地建设6个人才公寓项目,面积约12.8万平方米,房屋1960套;出台《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办法》,研究制定《重庆英才服务卡巴南B卡细则》,不断充实完善“10+7”分类人才服务项目内容,为持卡人提供免费头等舱安检通道和专用休息厅、免费旅游本区景区项目等服务,切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各层次各行业人才荟萃,在我区逐渐形成集聚效应,全区人才总量达21.85万人。

放眼未来,我区将持续打造重点人才工程、项目、平台、服务等智力引擎,构筑创新发展的渝南人才高地,努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为实现全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广泛智力支持。

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