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老人端上饭菜 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凤秋 摄
10元钱能做什么?吃一碗牛肉面,或者买一笼小笼包。在八旬老人刘兴富心中,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0元钱,能让他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过上开开心心的一天。
刘兴富今年83岁,家住花溪街道民主新村,他还有第二个家——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5点半,刘兴富每天都会在这里待上近10个小时,这里能满足老人“吃、住、娱”等多元化需求,一整天下来,作为“包月用户”的他只需花费10元。
7点30分
健康锻炼 约上老友做早操
“快点,健身操要开始了。”9月7日早上7点30分,刘兴富像往常一样来到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他约上朋友杜华君一起来到健康管理区开始了早操锻炼。
活动室里,音乐渐渐响起,一位护理员唱着:“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大拇指大拇指拍拍,小拇指小拇指拍拍……”带领老人们做操锻炼。
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位于龙洲大道1787号,建筑面积近2500平方米,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长期照护等托养服务,以及宣传教育、文体娱乐、居家上门、助餐服务、志愿服务、健康管理等七大类近50余项服务。
“与传统的养老机构相比,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公益性更强。”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彭科介绍,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的方式,政府除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用于他们开展专家讲座、文体活动、义诊义检、助餐助浴等公益普惠项目外,还经常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管指导,让这里真正成为老年人的“新家”。
11点30分
热乎饭菜 四菜一汤只需10元
黄豆烧猪脚、青椒肉丝、炒空心菜、清蒸南瓜、鸡汤……临近中午,养老服务中心里饭菜飘香,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陆续到来的老人就座,有序地将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面前的餐桌上。
“好吃不贵,荤素搭配,分量还足,真的不错!”刘兴富说,平时家里只有他和儿子两个人,由于精力和体力跟不上,他很少做饭,平时会带着儿子一起来这里吃饭。
“对于一些孤寡老人来说,吃饭是一件很头疼的事,买菜、做饭、刷洗,虽然一个人吃得不多,但所有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彭科说,为此,中心推出助餐服务,每天中午11点30分就能出餐,附近的老人来到驿站,购买餐票后,到餐区交给打餐员,就可以直接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据了解,养老服务中心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包月助餐”,中午一般为两荤两素一汤,价格是12元一顿,但像刘兴富一样包月的老人只需要10元。老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中心选择包周、包月用餐,进一步简化用餐流程。
“如今,辖区有需要的老年人不用下厨房,就能够以实惠的价格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彭科说。
14点30分
课程讲座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14点30分,在指定区域午休后,刘兴富和朋友们一起来到棋牌室玩牌、下象棋。
“中心的另一大公益性功能是为社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彭科说,这里设有书画室、阅览室、茶室,老人们可以下棋、看书、写字和画画。
“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刘兴富坦言,由于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他天天都会来到驿站和街坊邻居们打趣、聊天。这里成了许多老年人沟通交流的场所,而且中心免费提供的练字、画画、手工制作等课程,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每周四可以看电影,节假日还有主题活动。”一旁的杜华君老人说,养老服务驿站的公益课堂给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色彩。
刘兴富幸福晚年生活的背后是花溪街道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
“近年来,我们统筹推进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建设,构建起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花溪街道民社办主任黄文余表示,目前,街道已经建立了1个养老中心、20个养老服务站,接下来将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帮扶力度和考核监督,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品质和服务质量,确保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凤秋 向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