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是松果体利用色氨酸合成的一种激素,它最为人们熟知的作用是可以改善睡眠。松果腺分泌褪黑素表现为很强的生理周期规律,与日夜交替有关,白天分泌量少,夜间分泌量多。松果体通过缩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使睡眠中觉醒次数减少;通过缩短浅睡阶段,延长深睡阶段,降低次日早晨唤醒阈值。
适合服用褪黑素的人群,一类是需要倒时差和翻班的人群,由于昼夜节律和期望的睡眠和工作时间存在偏差,导致这部分人群入睡和觉醒困难,可以通过补充外源性褪黑素,调整睡眠和觉醒时间。
另一类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逐渐萎缩直至钙化,相应分泌的褪黑素减少,造成生物钟的节律性减弱,导致睡眠减少和早醒,通过补充褪黑素,可以促进入睡,加深睡眠。虽然褪黑素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关于其对儿童和妊娠期妇女的安全性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所以某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和孕妇不推荐使用。此外,患有特殊疾病如抑郁症等也不宜使用。
对于单纯需要改善睡眠的人群,建议在睡前一小时左右服用褪黑素。对于需要倒时差的人群,如果希望服用褪黑素来预防时差反应,应该在出发前几天开始服用,最好在目的地睡觉前一小时左右服用褪黑素,有助于身体适应新的时区。
褪黑素的MT1和MT2受体非常容易出现“脱敏”现象,即在暴露于超过正常浓度剂量的激素后,其活性显著下降。老百姓在购买可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时,需要明确它的单剂量规格。如果购买的是片剂,可以掰开服用。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0.1mg~0.3mg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0.3mg~0.5mg褪黑素可以改善因为昼夜节律障碍而引起的失眠。除非医师建议,否则应避免大剂量长期服用褪黑素,这样可降低发生褪黑素耐药的概率。
对于易失眠的人群,除了考虑补充外源性褪黑素,还建议充分利用好内源性褪黑素。一方面,褪黑素分泌节律常与环境的光线变化周期密切相关,睡前的光源刺激可抑制褪黑素分泌,因此建议避免在临睡前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电脑。此外,还需要关注室内光照问题,必要时可以通过拉窗帘、戴眼罩等方式加速入睡。另一方面,建议按时睡觉、起床,形成较规律的睡眠作息。
总之,褪黑素并不是万能的助眠剂,它有相对明确的适应人群,也存在耐药问题,因此,购买和服用含有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仍需谨慎。如果遇到长期失眠问题,还是建议到医院就诊,听取医生建议,必要时接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干预在内的综合治疗。
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