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林,一名普通的“80后”, 2009年大学毕业后,跨进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的大门。十二年来,他亲自见证了物流基地由最初只有3个人,发展到如今的千亿级商贸物流园区;十二年来,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办好一件小事、写好一份材料做起,不怕苦,做甘于奉献的“拓荒牛”,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奋进之歌。
园区“拓荒牛” 农户家办公住宿
1986年出生的邹林,2008年成为一名正式党员,2009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公路物流基地工作,他亲眼见证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的变迁。12年里,每到周末,邹林总是喜欢登上樵坪山,俯瞰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园区,因为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成长的这条路上,他付出了情感,洒下了汗水。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们物流基地只有3个人,我们租了一户农家,办公住宿都在里面。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党员的责任与担当。”邹林说,当时条件很差,买菜要到南彭街上去买,由于工作太忙,常常忘记买菜,就硬着头皮在老乡家里去要一些,吃得最多的就是面条。
邹琳说,那时因为物流基地刚开始建设,人又少,大家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头脑里面装的几乎都是图纸。绘图、改图、修改方案占去了所有的时间。“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梦想,要让物流园迅速壮大起来。对我来说,这既是梦想,也是一名党员的担当。”回忆起刚进入物流基地的日子,邹林脸上充满了笑容。
数次寒风中蹲守 引进巴南最大纳税大户
邹林在办公室
2009年还是一片荒山野林的物流基地,如今全面建成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引进了京东、华南城、顺丰等60余家一次入驻企业,5000多家二次入驻企业。京东、华南城、奥特莱斯,每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的入驻背后都有着邹林和领导同事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2013年,为了引进京东,邹林在北京和重庆之间往返跑了无数次,熬了无数个通宵。北京的冬天又干又冷,为了能见到京东企业内说话管用的人,邹林和同事在京东大门口抱着一堆图纸和谈判资料,守上几个小时那是工作常态,时间待久了还会流鼻血。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邹林和同事们的真诚打动了京东,赢来了和京东的谈判。“一次谈判后,我发现对方负责人掉了一个纸质笔记本,我猜测里面肯定记录了对方的核心条款和谈判思路,也许翻看之后能迅速改变我方目前的谈判劣势。”邹林说,但我第一反应就是不能剽窃这些核心秘密,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底线!于是,邹林立即同对方取得联系并归还了笔记本。几天后,双方协议达成。
后来,京东负责人说起笔记本的故事,感慨道同巴南团队合作让自己很安心。2013年10月,京东正式落户物流基地园区。如今,京东成了巴南纳税大户中的第一名,纳税额占巴南年税收收入的10%以上。
疫情面前迎难而上 放弃团圆“奔一线”
2020年的1月24日是除夕夜,晚上8点多钟,正在同家人吃年饭的邹林接到任务,马上安排驾驶员和车辆,运送60吨“爱心菜”和爱心物资驰援武汉疫区。挂上电话,邹林来不及把饭吃完便匆匆前往公司,处理车辆、驾驶员、物资采购等一系列问题。
车好说,驾驶员却不好找。邹林拿着手机挨个联系,但大年之夜,大家不是喝了酒,就是关机。最终,在打了二十余个电话后,邹林找到了同为党员的凤梧超市司机巫祥刚,和他一起到江津双福果蔬市场装运蔬菜等物资。
忙完这一切,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看着车队渐行渐远,邹林终于舒了口气。之后,来不及休息的他又投入到疫情排查及复工复产工作当中。
邹林在木洞进行宣讲
“我的青春是在公路物流基地度过的,回想起在公路物流基地的12年,我一点都不后悔,我觉得自己算得上一位真正的物流人。”邹林说,巴南区五个千亿级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自己将一如既往地扎根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企业的每一个问题,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大家一起共建千亿级商贸物流园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好铺路石。(巴南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启芳)